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2016-03-20
编辑:
相伴相知   随行不远


——回顾二〇一五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唐·刘长卿
琴,八音之首,乃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历经千载风雨,虽此仍未能人尽知之、习之。然,有爱吾中华传统文化,醉吾东方古典审美意趣者护之、爱之、传之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南云琴庐,为琴之传承而生,现已走过了充满无尽美好的第二年——2015年我们这个琴学园地又有22名新同学带着对琴学的希翼入门习琴。如今,近70位学友们在这里,一个富有浓郁传统文化况味的环境中,以琴会友,相识相知,同乐琴事、共浴清音。


二〇一五,乙未年。
这一年,琴意浓。南云老师不仅悉心教授琴学,也组织学友们举办了中秋“秋意浓”和岁末“寒香沁”两次师生雅集活动。每次雅集,总让人心有无尽怀恋。雅集中,难忘新同学虽青涩,却依旧整齐流畅地合奏出残叶舞云的《秋风词》、短小古朴间尽显苍凉的《关山月》;难忘老同学们娴熟,而深情演绎那离情挚远的《阳关三叠》、意蕴悠长的《平沙落雁》、况味洒脱的《渔樵问答》、隽永孤傲的《梅花三弄》、清而委蕤的《鸥鹭忘机》、颐养至静的《欸乃》、千古知音的《流水》;难忘南云老师精湛,柔指轻送那如泣如诉的《长门怨》、恢弘澎湃的《潇湘水云》等曲目。一首首琴曲尽显琴之雅、乐之韵,不但使现场的观众们陶醉于静美之中,体味琴意浓浓,更为弘扬古琴文化传播尽了一份应尽之力。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这一年,心意浓。居住北京东西南北城的、远在国内各省的、还有域外各国的师兄弟们经常缘聚琴庐,刻苦习琴。琴是纽带,将爱琴之人紧紧联系在一起。馆内时时琴声悠扬,或合奏、或独奏;或热烈讨论、或切磋技艺。气氛之亲恰,场面之温馨令人留恋,不舍离开。琴庐的布置静清恬淡,处处匠心,难过之冬日,也可室外翠竹覆雪,庐内红梅吐芳,偶尔蝈蝈几声鸣响,凭添了无尽自然之生趣。一盏清茶,犹如一叶静舟,划离喧闹;一缕清音,犹如一泓碧泉,涤尽浮华,宁静从容之感油然而生。琴境之造,心意浓浓。令此生可徜徉于传统文化之园地里而愈加充实美好。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这一年,缘意浓。不期而遇,乐自心生。深秋,那一场“琴笒秋叙——中韩‘乐’之雅集”的无约而聚,让中国古老的琴与韩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大笒不期而遇,呈现出了一番别样的音乐情调。虽然是琴、笒的首次应和,两位乐者也言语不通,但却乐自心生,那无可预知的音乐对话跃然倾泻!南云老师和金惠林老师的即兴合奏再次向世人阐释了音乐无国界的真谛,令闻者不绝入神。这次偶然的雅集,不仅吸引了琴庐的学友们,更汇聚了来自韩国、英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一众音乐人。参与者们沉醉于琴庐充满东方文人气息的氛围之中,近距离的认知了这两种古老的乐器,并与我们共同见证了中韩最古老乐器的和鸣带来的无限音乐魅力,缘意浓浓。令有缘者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流露出内心的恋恋不舍。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这一年,友意浓。以琴会友,兴之所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琴相会,不断有新老朋友在琴庐驻足流连。当代老一辈著名古琴音乐家、古琴教育家吴文光先生几次来到琴庐,与南云老师论古琴、话家乡,浓浓乡情;南云老师的恩师,著名古琴演奏家、古琴教育家赵家珍先生携伉俪也多次来到琴庐,与南云老师讲琴事、品清茶,深深师意;古琴活动家陶艺先生、璇玑琴轸创始人吴跃华先生、钧天坊创世人著名斫琴师王鹏先生、古琴演奏家杜大鹏先生、台湾等闲琴馆琴心和阿辉老师、画家樊洲先生、台湾自慢堂创始人边正先生、陈若真女士、人民大学王建老师、台湾茶人何建生、山西法华寺万德法师、茶人古老师等到访琴庐,琴起之处,兴之所至,留下了术业专攻、友意浓浓的精彩瞬间。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回顾二〇一五——南云琴庐

琴操千年,乐化万众,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乙未刚去月余,丙申将探初春。吾心欢愉,满怀期待,期待南云琴庐更多的出新,期待学友们更大的进步,更期待众多的好友因琴而聚,同乐琴事,共浴清音。




Copyright ©2017 北京陋室文化艺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